研讀會主題 : 羊群效應、從眾群聚與集體潛意識的關聯     時間 : 2/15 2020

by程雨萍 筆記

關鍵字:羊群式、群聚、資訊影響力、規範影響力、關係價值、聯動經濟

 

開場白

羊群效應、從眾群聚與集體潛意識的關聯,主要來自網路的催化。羊群式群聚可以解釋”話題炒作”的議題。

提出案例

案例1 : 日本珍珠奶茶排隊現象

 

 

名詞定義

羊群式的群聚(Herding)的定義, 人類相互模仿的傾向。具有理性與非理性工具的行為。有的好處模仿節省時間成本,但是

群聚化三種脈絡。1.模仿  2.集體模仿   3.潛意識動機激發

群聚是一種社會行為。這種雙向互動建立了信任感,必須仰賴信任與互惠。

誰在管理? 狗在管。案例,狗管理一群羊。

狗必須掌握資訊性影響力,以及規範性影響力。如同僚壓力和團體的迷思。是一種社會化過程。

案例2: 社會性規範已經內化. 排隊購買

綜論: 規範性影響力>資訊性影響力。資訊性影響力分私人資訊以及社會資訊。社會資訊是掌握對方缺乏的資訊,觀察他人的選擇。

 

資訊化過程是來自資訊網路。資訊網路讓我們更自主還是更依賴?

自利群聚行為,低估自己握有的資訊,就決定跟隨他人,形成資訊瀑布效應,讓群聚信號也愈來愈大。

從行為科學家觀點提出案例,案例1: 停車場停車順序。案例2 : 兩家餐廳的現象,一家空無一人,一家人滿為患,因為資訊蒐集多的關係(推薦、報導)。

資訊瀑布效應有助於解釋不理性社會現象,如韓國瑜事件,名人說。

開始反駁,提出研究問題

經濟人行為是追求自身利益,從事一起列理性行為。經濟學家認為人主要目的是報酬和聲譽。

案例 : 拍賣藝術品。媒體輿論。

  1. 經濟學家多數以數學推理架設。可是一切決定來自個體。3.

問題1 : 這種觀點無法解釋促使加入群體的動力和本能?

問題2: 人為甚麼要群聚?

 

 

說明從哪個觀點討論主題(文獻小主題)  (從文革的啟發)

集體群聚的集體靈魂(Collective Herding and Entity)。全是獨立的「實體」。讓原本的人格消散了。從心理學而言,要讓個體成為集體必須在感覺和思緒上,朝向某種特定動因,從而讓變化自然發生。

案例 : 法國大革命。

第一、一個精神邏輯的群體,與個人性格、感知完全不同。他們擁有一種集體靈魂,產生一個完全不同於他們在集體狀態下,感知、思考、情緒產生一體。自我膨脹,因為每個人沒有名稱的時候,就無需負責,個人的責任感完全消失。

第二、感染。

案例 : 香港反送中。

第三、暗示感受性

觀點1: 法國心理家認為,1.組織群體 (人數龐大,是良性)  2.心理群眾(就像爆民,暴民的行為是衝動的。普遍喪失了個人的自覺性。(案例:斷頭台想像)他們覺得數量決定力量。,只要給一個暗示一下狂熱的想法,極度盲從的群體。群體透過印象進行思考。瘋狂是一種常態。

Charles Mackay.人是群體思考的動物。

觀點2: 佛洛伊德認為,群體背後的因素,群體帶來心理的滿足。本我(潛意識)  自我(部分意識)    超我(含道德規範)。

群聚被本我控制 ,最原始的你。控制潛意識的可怕。解放壓抑。榮格說: 潛意識構成一種族的靈魂,本能、激情、慾望都很相似。妥協性的構成。

深思: 三個我,哪一個在運作、哪個才有效應?  提出各種廣告案例

人們渴望加入群體的動力,反映潛意識中對歸屬感的需求。

案例 : 演唱會的狂歡,建構了集體共享。與塗耳幹的長期群聚概念不同(集體歡騰)。

觀點3: 完形心理學概念: 整體。50個人加起來等於1個。案例: 秀拉的一部作品。團體然個人更為豐富。越互相模仿,凝聚力也更強。

案例: 法國聖母院火災。群眾聚集,開始自發性集體儀式禱告。In-group 和 Out-group。

內部團體 / 外部團體

安全合理從眾還是同儕壓力從眾?  Copycats and contrarians

案例: 電影評論的影響力

結論-討論運用在文創產業範疇

文化符號消費,象徵性財貨。現在複雜化的時代,社會變遷、媒體興起….群體聯動尋求安全感。太多性選擇,需要依據是關聯性。商品不只要差異化、獨特性,更是可以分享的獨特價值與消費者。要有關聯性(關係)價值。有形和無形連結的商品。品質和服務不再是獨特的價值。

重新詮釋大眾。現在市場是從眾模式。以前是名詞經濟。買汽車、買福特。現在是形容詞經濟,動詞經濟(體驗經濟),今天是聯動經濟(關係經濟)。
案例 : 電影銷售量生命週期來說明創造網路話題的影響力。

社會資訊與個人資訊互動,網路體系的可匿名性,讓大家有安全性發聲。

案例: D&G辱華事件 聯合報

設計師的私聊影響公司聲譽。